社区公益服务活动


其实很多外卖小哥真的很苦的,非常不容易,有时候下雨天还要在外面淋雨送单。来我这里修车的大部分也都是外卖小哥,我有时候和他们聊天,也知道他们很多都是没办法,才会去送外卖。我自己也是穷苦出身,能帮点忙是要帮一下的。”


参与爱心柜项目在上海落地执行的商户魏涛,在浦东新区东明路街道灵岩南路上,经营着一家修车行。

爱心

冰柜



魏涛在讲起自己愿意在本就局促的门店前放置爱心冷柜的原因,虽然言辞简略,但是他却用朴素的语言,表达了对于外卖小哥们深切的共情和关怀。在和魏涛更进一步的沟通中,我们也了解到了他参与关爱户外工作者公益项目的动机。

初来上海这个城市不久的魏涛,已经通过自己的行动,表达着对上海这座城市中陌生人的善意。那时的魏涛,会参与园区针对弱势群体开展的送物资和提供日常服务的公益活动。在魏涛的讲述中,也许他从小接受的关爱他人、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教育,让他积极从事到这些公益关怀行动中来,但是我们却从他的讲述中,看到了一种关于普通人的“公益精神”——在认真生活的时候,也仍保持着一颗温暖的心,向身边的陌生人传递着最大的善意


而之后,离开了园区,开始自己创业的魏涛,也将关怀这个城市中陌生人的目标聚焦在了修车行的“常客”——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外卖小哥们身上,魏涛也想多为他们做一些实事,真正为这些外卖小哥提供一些帮助。除了在修车行门口放置爱心柜,魏涛也注意到外卖小哥需要定期更换电动车轮胎的需求。因此,魏涛也为外卖小哥们提供了公益价(即收取市场价一半费用的方式)更换轮胎的服务。



在回应外卖小哥的不同场景的需求的话题中,魏涛已经做了诸多尝试和实践,似乎也在无形中,魏涛经营的这家修车行,也拓展了名为「公益参与」的“第二事业”,虽然魏涛当初选择创业是因为想让自己对生活有更多的掌控感,但是贯穿在过程中的这些公益行为,也成为了魏涛在日常生活中,最能把握事情发展方向的坚定选择。


爱心柜项目 



社区公益服务


魏涛和外卖小哥的故事还在继续,这个城市角落中,那些围绕着蓝色冷柜和红色暖柜的故事也还在不断发生......无论您是谁,我们都期待城市间陌生人的善意可以带来改变!酷暑和严冬中,也希望您可以多关注身边的户外工作者,捐献您的一份爱心,这份爱心将通过小蓝(蓝色冷柜)和小红(红色暖柜),辐射和覆盖更多城市中的户外工作者~


👇👇 您可以通过抖音扫描下方二维码,捐献您的一份爱心,为酷暑和严冬中仍在户外工作的他们,送去一份关怀!



听听户外工作者们怎么说?







今年已经60岁的李大姐是安徽人,10年前来到上海从事环卫工作。"喜欢这份工!"是李大姐对于自己目前工作的评价,当我们追问为什么喜欢这份工作时,李大姐开心地回答道,是因为感受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关怀。在冬天工作时,李大姐会自己携带一个热水壶,就是想要在工作之余喝上一杯热水。但是当她发现自己每天需要清扫和整理的街道上出现了一个个似乎“有魔法”的红色暖柜时,她觉得自己的愿望得到了城市的回应。“活动挺好!爱心暖柜,就是让人觉得暖心。天气虽冷,但有这样的服务送温暖,就热乎了。”








今年56岁的蒋阿姨,已经从事环卫工作23年了。对于蒋阿姨来说,上海几乎已经成为了她的第二个“家乡”。蒋阿姨的孩子都已经在上海成家,而她自己,也已经习惯了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之中,默默做着守护上海这座城市的小事。但是对于蒋阿姨来说,早上5点到下午5点的工作时间,让她希望可以在工作的地方附近就能喝到热水,吃到热腾腾的食物。而投放在蒋阿姨工作街道上的爱心暖柜也实现了蒋阿姨的愿望








外卖小哥王得福,送外卖已经3年了。在他的眼中,这是一份还不错的工作,“有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”。但是对他来说,做外卖配送,他觉得工作的挑战,就是需要风雨无阻地按时送达外卖。只有在订单不繁忙的时候,他才可以找个地方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,但是每天属于自己的时间确实也非常有限。当他知道周边街道出现了一些爱心柜的时候,他也很开心自己能够在送餐路上就可以拿取水和食物




爱心柜项目背景介绍 


 从吉林长春,到四川成都上海,恩派公益基金会携手字节跳动公益,通过投放和运营“爱心柜”,实现关爱户外工作者目标的路,我们跨越了几千公里的距离,也前行了三百多个日夜,累计投放爱心柜11个,已发放物资1万8千余份,服务户外工作者超过7000人次


您可能在不同的镜头中,看到过前往爱心柜拿取物资的户外工作者的身影,也看到过多个“爱心接力”市民默默捐献物资的画面。但是,恩派公益基金会也想让屏幕前的你看到,除了短视频和直播镜头记录的那些暖心瞬间之外,发生在爱心柜项目背后的那些故事......




上海浦东新区恩派公益基金会(简称“恩派基金会”)是由恩派于2015年8月发起成立的4A级公募基金会。致力于构建社区发展的支持体系,聚焦支持社区老人、儿童、脆弱群体、流浪动物、低碳环境、社区空间、应急救灾等社区议题的有效解决,建设多元线上社区募资渠道、夯实全国线下社区公益网络,支持社区参与者、服务者、支持者更便捷地参与社区建设,营造人人可参与公益的社区生态,从建设“小社区”着手,以期促成平衡、信任、共治的社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