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浪猫有编制这件事,并不能简单用少数人“爱猫成痴”来解释,而是在重新思考人和流浪猫的共生关系后,我们提出的更富有道德关怀、有利于塑造生态系统之韧性的解决方案


而在中国,也流传着“观复猫”的故事。史上最有文化的猫长什么样?他们睡的是黄花梨双龙戏珠罗汉床,坐的是清乾隆紫檀屏风小宝座,穿的是飒爽英姿八旗服,练的是雌雄龙凤鸳鸯剑;平时没事儿上上杂志封面,或者在明晚期紫檀小凳上秀秀瑜伽






观复猫的故事开始于2003年,马未都先生无意中收养了一只流浪的狸花猫,取名“花肥肥”。后来,他又在自家小院收养了一只黄尾白毛流浪猫,起名黄枪枪。在随后十几年间,观复博物馆陆续收养了几十只猫。



(观复猫花名册上,一共有35只猫,但现在实际上还有31只。画红圈圈的是女孩子,画蓝圈圈的是男孩子,黑圈圈的已经回喵星了 | 图源:网络)


“我爱猫这事估计大家都知道,博物馆就有十几只。起初收养这些猫是想让它们能吃饱穿暖,但慢慢发现猫能够给予人的反而更多,有乐趣,有温情,有陪伴。观复猫现在成了我们的文化传播大使,希望更多人包括更多的孩子,能因为爱猫而爱上中华文化。”马未都先生表达自己对于流浪猫的观点。


在马未都先生的创意和推动下,“观复猫”品牌正式创立,猫咪们成为观复博物馆的猫馆长。观复猫有着不同官职,马未都先生为每位猫馆长都颁发了聘书。


(马未都为猫咪颁发聘书 | 图源:网络)










而持证上岗的罗恩“探长”,一只街头随处可见的,白毛夹杂着褐色条纹的中华田园猫。也是新晋的“流浪猫咪编制”的一员。


在聘用流浪猫罗恩之前,咖啡馆老板江美华从未养过猫。当一位流浪猫救助的爱心志愿者问江美华是否有意愿雇佣一只“工作猫”抓老鼠时,她不堪忍受店内鼠患的困扰,当即就决定雇佣罗恩。


(尊敬的Mr 罗恩,很荣幸地通知您,您被聘为驻店‘探长’,本猫需恪尽职守,遵守店规,不得搬弄是非,不得擅离岗位,不得随便跳槽;需认真履行工作职责,与同事有团队合作精神。| 图源:新闻坊)


在经过“培训”后,罗恩成功上岗转型成为上海新华路上一家咖啡店的“探长”,专职捕鼠。罗恩“探长”的工作业绩让人刮目相看, 解決了江美华开店五年来的鼠患之苦。


(持证上岗的罗恩 | 图源:新闻坊)


“罗恩的威力!果然是‘探长’,证明它不只是宠物猫。”


 “探案传奇故事!初次探案成功!‘探长’最棒!”


在工作群中,大家对罗恩的表现赞赏不已。



流浪猫拥有编制,意味着什么?





显然,流浪猫有编制这件事,似乎不是用少数人“爱猫成痴”就可以解释的。但也许重新去思考人和流浪猫的共生关系,可以为解答这个现象提供一个新的思路。


流浪猫究竟有什么让人情有独钟之处,使牠们得到了某种确实有别于其他流浪动物的对待方式?


也许对于流浪猫而言,作为流浪猫或者社区猫,生活在城市公共空间中,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。一般而言,猫除了作为宠物,就是在远离城市的野外生存。也就是说,要么就得有个悉心照料的好家长,要么就在与人无干的环境里获得自立能力。


但现实情况却是,流浪猫在人类社会、环境生态乃至社区生活中都拥有一席之地。结合流浪猫介于野性与驯化之间的特质,让城市或者社区中的人猫关系拥有一种 “人与野性猎人在城市相遇,注定既亲密又疏离的宿命”的深沉感。


而让流浪猫成为有编制的喵喵,从而解决社区中的流浪猫治理问题,也许是在重新思考流浪猫在城市生态中的位置,并正视自身的能力与责任之后,我们提出的更富有道德关怀、有利于塑造生态系统之韧性的解决方案。










想继续了解阿P和小伙伴们的“公务员”故事?

请关注我们的下一期内容~

继续了解流浪猫的“公务员”生涯故事?

No

Yes


如果你想助力流浪猫咪完成一次剪耳手术,或者支持牠们完成一次安全脱困,或者提供给牠们一个安全舒适的小屋,或者你想要真正给牠们一个陪伴一生的承诺。


请关注恩派基金会“猫生拯救计划”~ 捐赠您的一份爱心,让流浪猫们拥有不一样的喵生~

参考资料


https://www.huxiu.com/article/708873.html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YbpEE0_w0HfyzvBfomVEoA

https://www.hk01.com/article/306400?utm_source=01articlecopy&utm_medium=referral

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Larry_(cat)

https://www.bbc.com/ukchina/trad/49132071




上海浦东新区恩派公益基金会(简称“恩派基金会”)是由恩派于2015年8月发起成立的4A级公募基金会。致力于构建社区发展的支持体系,聚焦支持社区老人、儿童、脆弱群体、流浪动物、低碳环境、社区空间、应急救灾等社区议题的有效解决,建设多元线上社区募资渠道、夯实全国线下社区公益网络,支持社区参与者、服务者、支持者更便捷地参与社区建设,营造人人可参与公益的社区生态,从建设“小社区”着手,以期促成平衡、信任、共治的社会。